1. 瘦
這個道理很簡單啊,體重大的砸在地上當然會比體重小的聲音大了。
先胖意味著什么。大部分時候胖意味著身上的肌肉會相對少,導致腿、腰腹、背、甚至腳的力量都會弱。如果這些地方的能力不夠強,是沒有辦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體的,就會導致腳尖鞋落地的時候并沒有控制的砸在地上,聲音當然就大了。

2. 穩
穩其實也很好理解。當你要重心不穩快要摔倒的時候,那步兩步肯定都特使勁的在地上發出聲音,就跟平時走路被絆了下,下步定特別重樣。相對的,如果很穩,每步下腳的時候都控制好腳的力度,就不會發出很大的聲音了~
穩,指的是重心穩,不會出現失去平衡重心不對的現象。
第二指的是整個動作的穩度。當個人大大方方自信的穩穩當當的做動作的時候,就算聲音不小,那起碼鞋和地面發出的聲音是干脆的。但是當個人畏畏縮縮放不開的時候,動作不干脆會有雜音的。:)
3. 使勁。
使勁當然不是指使勁往地上踩,是指渾身上下都需要使勁。就像前面提到的,控制聲音很管用的辦法就是控制身體。當每步都是控制著,肌肉都在用勁的時候,你是把腳輕輕地放在地上,而不是踩上去砸上去的。芭蕾里總是會說要提著氣做動作,其實也是樣的。頭往高出拔,腳往地下踩,整個人都拉長了。就像我們平時走路想要不發出聲音也會需要屏住呼吸提著氣走路樣~
有些時候發出聲音是不可避免的。別說大跳了,就算是穿著軟鞋小跳,都不可能沒聲,從腳尖到全腳,也不太可能沒聲。但是在跳躍過程中,如果嚴格要求自己落地時是腳尖-半腳尖-全腳-蹲,是可以管用減少聲音的。并且這樣做是對膝蓋和腳踝的保護。但是這樣對腳背和腳踝和小腿的力量要求相當大。小跳會容易很多,大跳臣妾做不到啊。
4. 有雙舒適的鞋。
腳尖鞋前面包括底部都是硬的。
但是我們老師在我們換新鞋的時候,就會幫我們把鞋掰掰,讓它軟點。這樣做的目的是,好穿,第二,好用,第三,好看??次鑴±锇爬傥柩輪T的足尖鞋都超軟的樣子!但是鞋越軟,能給腳提供的支撐就越少,全得考腳背自己的力量。但是如果腳背很好,力量也夠,腳尖鞋軟硬合適,貼腳。再配合上前面幾項,聲音是不會特別大的。還是特殊情況除外,比如說跳。
我之前有過換新鞋的時候,整個人做動作都別扭了,鞋和腳還沒有磨合好,加上鞋還硬,做個動作簡直就是叮鈴桄榔的
5. 音樂聲夠大。
聽不見不代表沒聲音??!大多數時候真的是被音樂聲蓋過去了……
,發出聲音是不會怎么樣的,沒有人規定不能發出聲音來。主要看發出聲音的方式,不可避免發出的聲音(控制好,力量好,提著氣發出的)和由于力量問題沒有控制好自己發出的聲音不樣的。就像你把個水杯輕輕的放在桌上發出的聲音和狠狠的落在桌上發出聲音是不同的,而且不止聲音大小不同。
說到我感覺有個好的舞蹈地膠不僅能降低落地的聲音,而且夠緩沖舞者向下的沖擊力,對舞者其它很好的保護功能,